Monatsarchiv: April 2010

转:歌曲《叫我如何不想他》

  教我如何不想她? 这首诗的作者 刘半农  作曲 赵元任   先将其抄录于下: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晚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这首诗创作于上世纪初,早在读现代文学史时,这诗的名字便深深扎在我的记忆里了。好诗是不用特别费力记的。而经赵元任为诗谱曲后,那优美各而凄惋的旋律更是久久地留恋在我的耳中,刻录到我的心底里去了。我对文学和音乐的喜欢,使我的神经像犯了什么瘾似的,不自觉中一回响起她的诗乐,便无法自己起来。对这首诗及曲子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时刻撼动着我。几乎成了一种依赖,即使在冥冥的夜或者懵懂的弥漫中,亦觉得她的声音在抚慰着我。平时在分分明明地做着工作的时候,这诗与这曲也未离开我。不去想时,她也在的,她成了我生命的影子。她已经融化在我的血管中,生发于我的整个身体里边了。相思是人的本性,不管你爱着,或者还没——但终于要爱的。因为“你怎能不想她”!     情生于心,用心来说话,就是最美的诗。刘半农这首《教我如何不想她》当是所有恋爱过或恋爱着自己心仪的对象的人共同的体验和感受。    爱,就用一个想字,最是相思意切!人都是一样的,爱,就是一个想字。    爱,不分文化高低,不分人的贵贱身份,不分种族肤色,不分年龄大小。甚至也不分人品好与不好。只要爱,都是想。都是不能自主地去想那一个人。    因为读美好的爱情小说,常常感到政治书籍的枯燥,并常常觉得写成文字的东西,无爱与情的描写,便不愿意去看。为此曾对一些伟人感到诧异,以为政治人物少谈爱情而觉得奇怪。对于鲁迅文章的喜爱而未见其缠绵的情感小说面世也觉得惋惜,只一篇《伤逝》也不如读那些通俗的爱情故事那样过瘾。    我想我也是一个非常俗的人,虽然不会编恋爱故事,但总是成为美好爱情故事的俘虏。现在也会不自觉被一段感伤或者动人的两人情感的曲折经历而感动得难撑住大丈夫脸面。做不到不动声色。    这首《教我如何不想她》,称得上是诗中的极品。它,已经传唱了近百年,今天依然让人动心。就其写法上看,亦颇值得品味。诗分四段,每段分别以天地微云微风;月光海洋;流水落花鱼游;枯树晚风野火残阳等环境映衬。结句均以“教我如何不想她”复唱。全诗一唱三叹,将处于相思中被情感折磨而陷于无限感伤的忧怨和苦闷真切地表达出来。    这诗应为所有人喜欢。它表达了人的心声:“叫我如何不想她”!人一旦思恋或爱上一个她,那么,她就是这世上最漂亮的美人儿——怎能不想!    天上的风,地上的云,风吹着相思者的发丝。这风与飘动的发不禁撩动起他的情感——那让他难于安静的女人。这里的云随风动,风吹发飘,是在以“动的云”与“飘的发”写人的心因为相思而不能平静,外在的动感正好映照了人被相思而折磨的心情。想她的思恋,仿佛随着飘动的发丝而犹如与相思对象亲切触摸。在这忘情的相思里,与那个想像中的她自然的肌肤亲昵和接近,人物的情感和心理是那样的美!爱之中的人是最美的,他爱着的个那一个她,让相思的那一个进入了似仙似梦的爱中去了。  “五四”时代,男女间恋爱还是比较含蓄的,不像现在流行歌曲中刀郎所唱“你那淡淡的体温”那么直接。不过,男子为自己心仪对象打动时,对方哪怕一丝头发的飘动都会惊动其心那种真切异常的恋爱体验和幸福感受,同样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月光与海洋的恋爱,这种拟人的描写,更是人最常有的感受。一个恋爱中的人,看山山快乐,看海海高兴。他的眼里完全被心中的爱所浸润而外射出美好的意象。爱着一个人,为情所动时,人类的想像力就得到无限的发挥。美的体验为人类所独有,山水的美,与事物的“有情”,动物是绝对不能体验和感受的。只有人类才会陷于情感的喜与忧之中。欣赏着对方,忘记自己地为对方所倾倒,让自己深深地沉入爱的折磨里的,只有人才这样做。因为是人,所以才会爱。    流水,鱼游和只顾喳喳叫着不停的燕子,都成了恋爱中人眼里不解其情的事物了。表面上可笑,人会怪水,怪鱼,怪燕子。其实,这正是一个人陷入相思时,那种痴情的表现。爱会让人发傻,而一个爱得近乎傻了的人,才是真的处于爱之中了。爱,是人的本心和本色,伪装与巧饰,绝不是爱。而清清醒醒地,没有陷于傻和痴,那是他或者她还没有获得感受爱情幸福的资格。而人如此,是不幸。    枯树,野火,晚风,残霞。这一连串的让人产生低落情绪景物的排列,与最后一句“叫我如何不想她”的呼救和呼叫,与前三段中每句结尾处同样的“叫我如何不想她”相呼应。到此以一种相思未能得其果的苦苦的怨情,把诗人无尽的相思和凄苦尽书纸上。真实地体现了爱可以定夺生命存活与死亡的意义与重要。人得不到爱,那么就会永远在枯树,野火和残阳的没有欢乐的日子里生活。仿佛如风中的残烛忽晃晃摇摇即灭。没有爱,这样的生,亦如死。    “教我如何不想她”,是生命的本声和鸣唱。我这样醉意地听了这句并生根于心灵,这不该只是我一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画蛇添足:此诗的曲作者赵元任,是一位在中国现代史上的杰出人物,他多才多艺,精通多门学科。曾被邀去做北大校长,其力辞不做,而其在追求与之相伴终生的爱侣时便声明自己这一生不去做官。而二人因缘却是开始时赵看上了后来追求到手的“红娘”,赵也是唯情的男儿,偏不爱“莺莺”。二人的喜结连理,也算是一段佳话。他的爱人是位产科医生,自己开办中国最早的妇产医院。两人终生相爱,绝无常见到一些红起来的人,总有些花边绯闻,似乎以往的本份和忠诚全是假的,地位稍有改善立刻做的是换女人。而赵却爱得一如既往。看来,那被他追求到手的“红娘”,也是很有眼力的一个女性。前年我买到一本收录二人文章的夫妻合集。久既有所闻便更为慕之。诗作者刘半农在“五四”文坛上更是出色人物。而让人敬佩的是他们刘氏兄弟,皆为当世英杰。  … Weiterlesen

Veröffentlicht unter 唱唱唱 | Kommentar hinterlassen

转:永远的《夜来香》(玉元孩)

                                   夜来香                                                                 那南风吹来清凉,/那夜莺啼声凄怆,/月下的花儿都入梦,/只有那夜来香吐露着芬芳。 我爱这夜色茫茫,/我爱这夜莺歌唱,/更爱那花一般的梦,/拥抱着夜来香吻着夜来香。 夜来香我为你歌唱,/夜来香我为你思量,/我为你歌唱,/我为你思量。     我有一位上海的朋友,每逢我们通电话时,她就说要我唱《夜来香》,放开喉咙就唱吧,唱着唱着、也许唱多了的原因,突然就有了感情。《夜来香》真的很好听,同样《夜来香》也真的很好唱。怪不得上海的朋友这样喜欢《夜来香》。它的歌词,古典诗词的意境“风、月、花、夜”都具备,歌词简洁也深含意韵。歌曲的旋律更是抒情优美大方。《夜来香》是作曲家黎锦光先生1944年的作品,岁月如斯,该过去的也都过去了。《夜来香》留下来了,哦!永远的《夜来香》。 《夜来香》是音乐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奇:单数,特殊的、罕见的、不寻常的;葩:花、华丽、华美。 奇葩——《夜来香》一朵历史悠久的花,一朵开了近70年的花。奇葩绽放在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然后花儿继续盛开,开遍全国的大小城市,乡镇市井,大街小巷。花儿是耳熟能详众口传唱的流行歌曲《夜来香》。歌舞厅里弦张管乐齐鸣,舞步翩翩,显示出繁华大都市的气派;街头巷尾平头百姓行走间无意哼唱,口哨声中隐隐透出一丝丝的得意。 奇葩——夜来香点点簇簇随意便长成,在绿草茵茵湖畔杨柳假山亭台楼阁的公园,夜来香便成了点缀风景的好植物;在汽车奔驰行人匆匆的马路旁,绿化道上的夜来香抚慰着燥热的气氛和焦灼的人心。在城市里,有绿色的地方都能见到夜来香,夜来香就像平头草根百姓那样,数目众多坚忍不拔颃强生长。 奇葩——《夜来香》是一朵名副其实的花。别看它不起眼,不知什么时候,突然间花就已经长了出来。晚上轻风一阵,花香就掺和在风的里面,满鼻子满脸的芬芳。人在花香里头,这是一种不言而喻地表白:大都市的夜晚,霓虹灯下、车水马龙、洋房公寓、电影院、游乐场。香和热闹是一对彼此依附的情景和气味的混合物,搅动着人们的神经,享受着《夜来香》的快感。 奇葩——《夜来香》给人们送来了神奇的爵士音乐节奏。只要你听到这音乐了,肢体就想舞动,手就会伸出,脚就会迈出,头就会晃动,身体就会摇摆。你生命的活力就像火山般的喷射出来。虽然来不及说这些了,但舞动的身体已经证明了这一切——活着真好。如果不会跳舞的那就歌唱吧,张开嘴巴,让声音尽情倾泄,即使暴露了脖子上的青筋也不要紧,只要到了那个时候,腰不酸腿不软,浑身有劲呢。 奇葩——《夜来香》已经不是丝竹弦乐,伴随它的是欢畅宏大的西洋管弦乐伴奏。那浅唱低吟的琵琶胡琴是我们的国乐,那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丝弦乐器,难道真的与《夜来香》无缘?其实不是的,比如说二胡吧,音色优美悠长,用二胡这样的乐器演奏《夜来香》就一定会很好听。还有琵琶,虽说音色较短但音质美,弹奏起来一样好听。还有那充满民族民间风彩的唢呐,外形上恐怕比不上闪着金光的萨克斯和小号,然而它的演奏的效果就很好。你肯定不相信,最好就试一试。那体形最大有很多弦的扬琴,音色华美,绝对是一件弹奏《夜来香》的好乐器。 奇葩——美丽的花儿美人伴,聪颖而浪漫美丽的歌星就会懂得用《夜来香》来陪伴自己。让那甜美的声音奔放炽烈的节奏,渗入舞台五彩缤纷的光亮里。《夜来香》美,轻舞飞扬的明星更美。李香兰、邓丽君——是她们美?还是《夜来香》更美?是美女的万种风情还是《夜来香》的倾国倾城?有谁能说得清楚。 奇葩——《夜来香》的灵魂是属于古老传统民族的中国。宫、商、角、徴、羽是《夜来香》的基本音。五音里头浓浓的中国味,醇厚而欢畅。《夜来香》的骨骼基干是爽朗稳健的。节奏活泼跳动但又是严谨统一的。《夜来香》那青春气息的形体蕴含着外来的“探戈”、“伦巴”,声音响起,多少人为之倾倒。 奇葩——与《夜来香》同时期的名曲还有很多,它们都是中国流行音乐的最佳乐曲。同是它也是世界的,早在当年的日本,就已经翻译流行。现在的更不用说了,遍及全世界。《夜来香》已经是流行音乐的代名词,《夜来香》就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就是《夜来香》。《夜来香》是作曲家黎锦光先生所写,1907年出生1993年去世。二兄为著名作曲家黎锦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两兄弟载入史册,“黎派歌舞”曾经的——“明月歌舞团”的创始人和继承人。造就了周璇、严华、白虹等一批歌星。40年代的上海在现代经济繁荣的支撑下,流行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兴盛局面,黎锦光正是这一时期都市流行歌曲创作的*,他的流行歌曲是当时大众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夜来香》则是这风景中的一朵絢烂的奇葩。

Veröffentlicht unter 唱唱唱 | Kommentar hinterlassen

三月下旬

3月21日 星期日 阴雨 老干妈改变了我们无味的海外生活 今天终于鼓起勇气来翻译成段还不成篇的论文,上午11点到下午6点,平均3个小时一页,看来,随后的几个星期每天要工作9个小时,赶紧做个计划表: 7:00       起床 7:00-9:30  论文第一次 10:00-12:00  练唱一次 12:00-14:00  中饭以及休息时间 14:00-18:00  论文第二次 18:00-19:00  晚饭时间 19:00-23:00  论文第三次 中午把昨晚做的炒饭给热了吃,还有果汁、香蕉;据说酸奶比较健康,这次回国之前一定多吃一点,好好养养、好好休息、好好写论文。 晚上6点做饭,炒个黄瓜,还有个四季豆和肉肠,蛮好看的电炉子太不来劲了,导致厨艺只发挥了一半,最后吃饭的时候,还是直接加点老干妈辣酱。谢谢老干妈,这么多年,真的改变了我们无味的海外生活。   3月22日 星期一 晴 我犯了一个低级错误 几天的时间,怎么可能签证材料可以从给一个城市转到另外一个城市呢?我真该就在法兰克福签证的,账上3千欧,怎么也能延签5个月啊;因为怎么说也就是到9月30号,再说,就算9月份工作单位没有落下来,我也还是要在国内的。现在好了,黑户在德国一个月。如果这一个月国内没有单位应聘的消息的话,倒也无所谓,4月30号交论文,我也不希望这40天内有人打扰,哎,我也算是一个老德国了,怎么关键时刻,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呢? 早上7点起来,为了照顾国内的时差,我想9点前2个小时起来,上午练习2个小时,也就是国内的下午4-5点钟,免得国内如果白天唱歌我还是这边睡觉的状态。先去学校冲个澡,我最近几年特别喜欢在学校冲澡,因为水量很大,那种瀑布的感觉。。。然后找个琴房继续周六练习唱高音的感觉,居然还没有忘记。 10点钟搭公车去外国人事务处,无果,护照扣留1个月,其实,他们可以给一个临时居留许可的,反正不长呆了,懒得问为什么。 然后回琴房继续练习,希望能尽可能快地把这种感觉巩固下来,就算最近2年不唱男高音作品,也要把以前所有唱过的男中音作品顺当地把高音部分好好提高一下。 中午回来的时候,买回来了一个绿宝石颜色的随机行李箱,3百人民币的样子,颜色有点异类,但是是该店最便宜的一个箱子了,最主要的是,这个质量的箱子在国内不止这个价钱,在这里还有3年的质量保证书。几年前我算是吃够劣质行李箱的苦了,国内什么都造假,这行李箱半路上废了,这不是害人吗?某些东西可以买盗版、山寨版,但是有的东西,还是宁缺毋滥的好。 本来上个星期看上了条还蛮有品味的围巾,今天再去PC那家店,冬天的围巾都收起来了,只有春秋装的装饰围巾。。。。。。冬天过去了,夏天不远了。 回到屋里,热点饭菜,感觉很困,决定养足精神,晚上再战。   3月23日 星期二 晴 今天天气不错,大早去学校冲澡,十分地爽。练唱了一会儿,去找图切克老师约时间关于论文的提纲,敲开她的门,她以为我收到她的E-mail才来跟她敲定时间的,我哪有那么早上网啊,再说,最近上网也不方便。 晚上8点半,图切克老师非常认真地和我讨论了一个小时,就论文的大体框架,以及一些需要论述的要点。我心里也算有个底了,这次来德国之前的准备工作没有白费,当然,也归结于学唱15年来平时的积累:美声传入中国及20世纪中国声乐教育发展概况。 回家路上,我们还谈到中国目前兴盛的音乐教育,以及每年如火如荼的音乐高考。提到了一些社会现实问题,比如,一些学生考进音乐院校根本就不是因为喜爱音乐,有的就是为了上个大学,至于进大学后能学到什么以及毕业后能干什么,学生以及家长包括学校都来不及考虑,因为,在这个关键时期,这么多年轻人高中毕业总要有个去处。另外还谈到有的音乐学院的师范专业,第一年所有的学生的声乐课一律采用小组课,45分钟6个学生——我极其鄙视那些在国内宣扬声乐以及其他音乐技能课采用集体课的“文人”。。。。。。 … Weiterlesen

Veröffentlicht unter 事事事 | 1 Kommentar

三月中旬-II

2010年3月16日 星期二 晴 极其放肆地睡到了9点半,10点半才起来做早饭,11点半收拾好出门去学校。 首先向学校秘书问好,送上远道而来的礼物–从武汉捎来的一个紫砂茶壶,以此表达多年来秘书对所有中国留学生的照顾。然后,当务之急就是需要学习证明去延长居留许可了,秘书二话没说,直接把证明开到了9月30日,如果顺利的话,后面半年就可以自由出入德国以及欧盟了。 之后,问了一下毕业论文上交的时间,4月30日,还有刚好6个星期,加油! 临走的时候,问了下忘记注销户口回国的同胞的事情,秘书打电话到外国人事务处,对方回话,不会太麻烦,直接到当地德国领事馆去证明一下就好了。如果不提前发现以及德国人认真负责,当事人一辈子都无法获得德国以及其他欧盟国家的签证的。 后来又去找了秘书一趟,因为忘记还有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琴房钥匙,这几个月必须在弄论文的同时,坚持半场音乐会曲目的练习。拿到钥匙后,离开办公室,碰到钢琴老师伊莉莎白,说好久不见,最近还好,看到我很高兴,再见时老太太还给我一个拥抱,跟她学了3年钢琴,一直都很清纯活力,不过,好像这是第一次拥抱哦,就因为我是亚洲人! 之后,去趟音乐图书馆,见到久违的卡塔丽娜,个子没有长高,估计也不可能了,还是洁白如雪的肌肤,还有丰满的身材。中午12点,图书馆才开,来的人比较少,特别的安静,我们聊了时差的话题,原来时差可以简单地说“Zeitunterschied”(时间的差别或不同),我说白天还挺好的,就是晚上的时候,已经是中国的深夜了。她的上司,一位长得很性感的大姐说,从美国回来,情况更糟糕,意思大概是,大家都睡觉的时候,美国时间人们可能正清醒兴奋。。。。。。 然后,我就找了个位子,在笔记本上把3月11号那天离开武汉到今天的日记给补起来了,我要坚持每天写几句话,省得以后老年痴呆。 离开图书馆的时候,想起了明天去延签的话,还需要保险证明:于是就去找那个每个月需要60多欧的保险公司Barmer,进到大厅,感觉布局都变了,一位大娘亲切地介绍说,那个保险公司已经搬新址了,现在什么什么位置。。。。。。 保险公司的新址就在附近,百米之遥吧,说明来意,一位大叔很快就办好了,离开时我客气地要了一张日历卡片,还毫不客气地喝了他们一杯水,如果大家都不喝,那一段时间后,恐怕想喝的人都喝不到了。 回来第二天了,除了发了个短消息还没有和老妈通上话,跑到电话亭去问了问能用手机打国际长途的电话卡,一位大叔,可能是巴基斯坦的,一问三不知;最后只能用电话亭的电话呼叫,5毛钱的接通费加每分钟7分钱,打了5分钟,最后一共八毛五。电话里,跟老妈说,一路上还比较顺利,就是飞机晚点1个小时出发,飞了12个小时。说到这,以后再也不搭东航的那个航班了,A330型号的飞机,和波音747那是根本没有办法比,连我这样的个子都感觉挤得慌。并且时间也很不好,睡觉的时间都在飞机上,肯定睡得不舒服。 最后跟老妈说,论文最后是4月30号交,搞定了就尽快回来,毕竟在德国的花费挺大的,最近也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打工。 2点过了,去德累斯顿银行取消一个租房押金的账户,一位美女接待了我,很郑重地说,你要结清账户上的差额才可以办理;我赶紧问,多少钱啊?她说,不多,您只需要交9分钱就可以了。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办理取消账户的原因了,以后不大可能在德国长期租房子,如果不能定期地去打账单的话,就需要给银行付邮费邮寄账单,所以,去年11月份离开德国的时候可能还有几块钱,但是,几个月下来的账单需要的邮费一抵消,现在就出现负账了。 然后,去琴房练声,今天感觉不错,《黄河颂》第一部分直接唱D调,升f从没有这么自如,不过,要把《黄河颂》里面全部九个升f唱下来,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练,回过头,再用C调去练习,易如反掌——我终于成功了一半,从前唱降B调都非常困难,当然,这里面有咬字的问题,也有发声的问题,当然也有呼吸的问题。。。。。。把中国艺术歌曲第四集的上下册(1920-1948)翻了一遍,还是有许多好作品,计划从里面挑一场音乐会曲目出来,以后回国在音乐厅多练练这个,并且解放前30年内的声乐作品,现在音乐院校的师生似乎都很少练习的样子。。。。。。 下午4点,开始困了,时差真的很明显,年龄很重要,之前回去过5次,时差的感觉一次比一次明显。趁着眼皮还没有打架,赶紧去串了2位声乐老师的门,送上我给她们带来的上海世博的吉祥物海宝–唐装鞭炮系列。 回到屋里,做了一大碗面,老抽放多了,那叫一个黑,多吃了不成李逵就是卖煤的。 坚持不住了,先睡一会儿。   3月17日 星期三 晴转阴雨 今天去注册户口了,报个街名门号就可以了,一个胖胖的妹妹把我的护照有效期写成07年2月3日,不知道护照延期至12年2月2日,不过,她输入有效期是07年就没有一点反应,这、这、这! 然后,准备好延签所需要的护照、护照复印件、照片、保险证明、学籍证明等材料,去外国人事务局去办延签手续。等候的人特别少,这么多年来最少的一次。不到10分钟,就轮到我了,一位苗条的大姐告诉我,你刚刚才重新注册户口,你的资料需要几个工作日才能到位,你周五或者下周一再来办理吧!我怎么也算个“老德国”了,怎么把这个事情给忽略了呢,早知道应该周一就去登记户口,那么等到周五、或者下周一,我的材料肯定能到位,不然的话,下次去还极可能是一个临时的3个月的居留许可,不过也没关系,6月21日之前,我也肯定回国了,或者说4月30号交完论文,我就会尽快回去的。 办不了延签手续,那就安心下来开始好好学习了,好好地写毕业论文,好好练唱,时刻准备应聘专业面试。 下午在琴房,把那两本从国内带来的中国艺术歌曲(1920-1949)摸了一遍,一不小心就挑出了自己比较喜欢的24首歌曲。 中国艺术歌曲24首(1920-1949) 渔父                                   (宋)苏轼 词 应尚能 曲 采桑曲                                     古诗      陈田鹤 曲 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词   … Weiterlesen

Veröffentlicht unter 事事事 | 1 Kommentar

3月中旬 I

2010年3月11日 星期四 晴 武汉–上海    几天前买好了今天早上8点40去上海的动车,主要是为了避免从武昌赶去汉口天河机场的折腾。时辰还早,除了出租车不好打以外,7点半出发,一路顺畅,从容地还在火车站附近吃了碗米粉后慢慢悠悠地拖着大小2个行李箱来到了候车厅。    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动车:洗手间是有卫生纸的;车上设施以及随行列车员、服务员等都让人感觉到和一般的列车有很大的不一样,不愧是花了335块银子的一等车厢。唯独让人不爽的是,脚很难伸直,如果碰到比我更粗壮、更高大的乘客怎么办?难道,车座设计人员个子很小吗?座位的底座实实地横在前面,还有那个脚踏板几乎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小孩除外)。以前不知道合肥有多远,感受了一下,武昌到合肥约2小时,这个距离不错,比较适合人们经常跑动;然后从合肥到南京,那叫一个近,个把小时吧,好比武昌开车去汉口一样。南京到上海稍微远一点,不过,如果从上海去南京,应该不会太折腾。感受了一下动车,武昌去上海还是比较难受,近6个小时吧!   出火车站后,找到了TAXI站,上海人迎世博,果真下了一点真功夫,街道栅栏什么的,都很规范,人虽然不少,但是少有脏乱差的感觉。 从火车站到思南路88号,上海出租车,起步12块,每公里2块4,约6公里路程,21块,下午三点这个时候不太容易堵。从门卫那里拿到囡囡给我预留的钥匙,搭上11层的电梯,收拾一下准备片刻休息,等朋友5点半下班和大歌唱家男中音张哥一起晚饭。 还没有躺下几分钟,囡囡的男朋友饶哥回来了,打过招呼,竟然是江西老乡,现在上海当戏曲导演,不简单。他和我谈了很多他自己在上海工作近4年的体会,以及生活的感受。之后,针对我即将毕业各地找工作的情况,给了我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在此感谢饶哥。   晚饭间,听他们说到了去年12月底我错过了的那场张哥的慈善音乐会,他说,办一场慈善音乐会,是一件很费心的事情,并且自己不得一分钱;尽管如此,他还是决定以后每年最少一次,将音乐会所得完全捐给慈善基金会。我欣喜地问,张大哥(见面时,我直称他张老师,他有点不习惯,建议喊他张大哥),你什么血型和星座啊?星座是大家可以猜出来的,看那憨厚样,我认识的所有金牛座男几乎都是这个长相,如此仗义、如此热心的人肯定是O型血了。然后我问囡囡是什么血型——O型啊!我说,我也是O型血!张大哥说,三个O型血的人在一起,那就OK啦! 值得记住的一件事情,囡囡说,中国有一个大慈善家叫杜聪,组织一个民间慈善机构在帮助河南患有艾滋病的孩子,令人感动,下次回国一定要仔细去关注一下,说不定以后自己也能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为他们唱唱歌。   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 晴 计划大早起来去弄我的求职简历,困顿中还是自然地在9点半醒来。 在完全弄好了资料后,给大歌唱家张打电话,约好去把资料给他看看,同时也帮我听听我的演唱。 从思南路去他家,不算太远,不过那条路中间断开了,拐个小弯,然后又拐回来,还是这条街,还有就是街牌号的数字太大,经常是上千号的,就是上海本地人也不太容易弄清楚某条街的号大概在那个地方下,不过上海人会经常把两条路名一起说,以此来确定大概的地理位置,比如,思南路、泰康路。 到张大哥家,孩子好乖,还和我打招呼、喊叔叔;张嫂个子比较高,很大气的样子,进门时她正在打电话。张大哥首先看了看我的简历,然后就开门见山地让我唱起来了。先后唱了三首歌曲:第一首是舒伯特的歌曲《菩提树》(E),第二首是中国歌曲青主的《大江东去》(F)以及第三首多尼采蒂的歌剧《Don Pasquale》唱段:《Bella siccome un angelo》。三首歌曲演唱中间,张大哥都没有说什么,等到三首歌曲都唱完了,他就毫不客气地切入正题,给我的演唱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首先是,每首歌曲的音乐感觉和情绪的把握,这个需要仔细地读谱,以及必须的人生阅历,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对不同作品语言的掌握情况。其次就是,不同作品的不同用声。比如说,威尔第的歌剧唱段和多尼采蒂的歌剧唱段是有区别的;意大利歌剧唱段和德奥艺术歌曲的演唱也是有区别的;中国的艺术歌曲和民歌风格的作品的演唱同样存在区别。在反复强调这些内容之后,又反复地让我练习,做到的地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不够的地方,又举出国内的一些不同面试的特点,比如高考生考学和毕业后应聘声乐老师,这种演唱的要求是非常不一样的,此外如果是应聘歌剧院的演唱,就更不一样。 总结张大哥的看法和建议,百分百都可以理解和接受,03年至今,几乎一直都在接受这样的观点和训练,只是自己在实际的练习和演唱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忽视。看来近阶段准备国内的应聘演唱面试,需要紧迫地把张大哥强调的这两点的训练加强再加强。 1个多小时的练唱结束了,本来说就是听听,给点建议,没想到大歌唱家竟然不动声色第给我上起课来了,真是不一般的热心和认真啊。出门前,我还是大胆地问,张大哥,你这都给我上堂课了,我要给多少学费啊?张峰说,不用不用。。。。。 这和我在德国拜见所有的大歌唱家和声乐教授都一样,第一次见面,第一次都是互相了解,至于之后是否要继续上课,都是后话,但是第一次都是免费的。张大哥不愧是在欧洲音乐届闯荡的大歌唱家,中国音乐界需要更多这样的人啊! 满怀着感激之情,告别! 唱歌,果然是很费体力的事情,也可能是没有来得及吃早饭的关系,唱完之后,累得只想吃东西。 回来路上一直在想,哥岁数相仿的歌唱家,并且对声音如此有见地的声乐老师似乎在中国并不多见,但是,在上海,一定还有不少高人,上海,让人奋进,当然也是有条件有理由能奋进。   搭公车去上海音乐学院那边,计划去买几本相关的理论书。因为地形不熟,大概地搭到了衡山路,先就近找了个邮局邮寄了几份求职简历。 从衡山路往复兴路,再找汾阳路,按着几年前的几次印象,找到了汾阳路,那里有家天天音像音乐书店,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几本书,还有2本中国艺术歌曲(1920-1948)。碰巧带上了在武音办的那张会员卡,小有折扣。这次,没有进音乐学院的门,好比前几次在北京中央院门口的书店买东西一样:本来就是,进去了我能干什么?   晚上,一位高中同学刘约着碰面,这是最短时间没有碰面的同学,4个月。她尝试性地搭上海新开通的9号线到打浦桥站,找到思南路泰康路口,有点饿了,我说赶紧请我吃饭吧,结果,漫长的近两小时寻觅后,才找到一家餐馆坐下来,我感觉,在上海,吃很有市场。因为思南路附近几乎没有看到餐馆,我们打车来到了徐家汇这边,天钥桥路的餐馆都是爆满,而且还排起了长队。幸好我有先见之明,一下车我们就现在去永和大王吃了2个油条还美美地喝了一杯豆浆。 几乎把天钥桥路走了个遍,然后又回头,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坐下来的餐馆。。。。。。。 餐馆出现盗窃事故,几个人同在一桌,还能让人下手,并且得手,迷惑之中。。。。。。 … Weiterlesen

Veröffentlicht unter 事事事 | 1 Kommentar